5.2.2.1 IO变量

IO变量与从站下位机的状态要一一对应,这个过程称为IO变量的映射。其中,IO变量的映射过程如下图所示:

                            

                       5-30 变量的映射

在网络拓扑图5-1中,在终端Q文件中,映射主站Q2下从站1IO变量,其中IO变量的建立过程如下图所示:

 

                                 5-32 建立IO变量

生成方式:单一变量、变量组、站点变量,在这里选择“单一变量”。

数据来源:IO变量、内存变量、寄存器变量,这里选择“IO变量”。

变量名称:是以“字母”或“下划线_”开头,后面可以跟任意字母、数字或者下划线_,字母不区分大小写,字符不能超过31字符。例如,温度、压力、液位、var1 等均可以作为变量名。

数据类型:BOOLBYTEINTFLOATDOUBLETEXT,用户在选择数据类型时,与从站下位机寄存器的类型一致。

变量说明:不能超过31字符,用户可以不填写。

信道:选择主站与下位机从站通信使用的信道名称。

站点:在下拉框中选择要映射IO变量的从站站点号,或者是单击左边的“站点”按钮,从站点列表中选择要映射的从站站点号。

偏移地址、存储区:映射从站对应的寄存器,其中偏移地址是从0开始的。

字节顺序: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我们定义了字节的顺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字节顺序。此顺序是寄存器中存储字节的顺序。

如果是INT,字节顺序有两种:HV1 HV2(高字节在前) HV2 HV1(低字节在前);

如果是FLOAT,字节顺序有四种:HV1 HV2 HV3 HV4 HV2 HV1 HV4 HV3HV4 HV3 HV2 HV1HV3 HV4 HV1 HV2

采集频率:以秒为单位,主站多长时间访问一次从站。采集频率范围在0~86400之间。

读写属性:与寄存器的读写属性相对应,对于寄存器的输入口而言,只有一种读写属性,即“只读”操作;对于寄存器的输出口而言,是读写属性,但用户可以在上层规定具体是什么样的读写属性。

只读:对于只进行采集而不需要修改其值并输出到下位设备的变量一般定义属性为只读;规定:如果采集频率用户设置为“0”,那么是不对此寄存器进行采集操作的。

只写:对于只需要进行输出而不需要读回的变量一般定义属性为只写。只写有两种操作:一种是当变量的值发生改变进行写操作,此种变量建议采集频率设为0;另一种是采集频率大于0,周期性地进行写操作,不管变量的值是否发生改变,此种操作会占用大量资源,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此操作。

读写:对于需要进行输出控制又需要读回的变量一般定义为读写,只有当变量的值发生变化后,才会进行输出操作。

菜单栏:

工具栏:和菜单栏中的编辑“菜单栏”相同,分别是新建变量、编辑属性、删除和全部删除,都是针对变量的一些操作,工具栏具有鼠标悬停功能,提示当前工具栏的具体功能:编辑功能:编辑用户建立的变量;删除:删除用户建立的变量;全部删除:删除用户建立的所有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