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信道

双击串口信道下的“信道参数设置”,弹出串口信道参数设置功能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5‑5串口信道参数设置

按照上述步骤,能够完成“串口”信道参数的设置。

串口号:自动读取计算机内的串口。

串口速率: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用户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即可。

串口格式:N,8,1N,8,2O,8,1O,8,2E,8,1E,8,2 用户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即可。

包长、包间隔时间是大包参数,采用默认值即可。

包长:由于无线通信方式传输距离远,每次传输数据不宜过长,防止数据丢失。当上层应用程序传输大数据量时且超过了包长,会自动启动大包JCP协议,将大数据包以包长为单位拆成小数据包进行数据的传输。

包间隔时间:如果启用大包JCP协议进行拆包处理,对于某些无线通信方式而言,如果连续地发送数据包(包跟包直接没有间隔),那么接收端就认为只收到了一包数据(因为多个小的数据包连在了一起),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在发送每一个小数据包之后,隔一段时间在发送下一个数据包,这个间隔时间就是“包间隔时间”参数。例如MODBUS协议规定,包跟包之间的间隔时间为3.5个字节传输所需要的时间(例如9600bp/s波特率 N-8-1格式下包间隔时间大约为4ms)。

通信超时时间:当此软件作为主站时,向从站下位机发送一条采集指令,下位机给与应答响应,当超过设定的通信超时时间从站下位机没有应答,就认为此次通信失败。通信超时时间以秒(S)为单位,范围在1~60

尝试恢复间隔:在远程测控过程中,如果某段时间内与从站下位机通信中断,就要对从站下位机进行尝试恢复,此时间间隔表示多长时间恢复一次。以秒(S)为单位,范围在0~65535之间。

尝试恢复次数:尝试恢复从站下位机的总次数,如果超过此值,理论上认为下位机出现了致命的错误,范围在6~65535

单击按钮“高级参数”,弹出高级参数设置对话框,如下所示:

PLC作为透传模块使用,一个通信站点下可以挂多个设备:在每一个信道参数中加入了一个“高级参数”:组内最大数,用户在设置从站点时设置的站址实际是“设备地址”,而真正的站址通过组内最大数计算得出。规定:同一个站点下的多个设备间的通信方式采用串口的处理(必须等到应答后或者超时才能发送下一条),而站点与站点之间是不影响的。现有两种通信模型:组内最大数为0,表示是第一种模型;组内最大数非0,表示是第二种模型。

引入组内最大数之后:站址和设备地址是两个概念,站址是通信的地址。

站址的计算方式:设备地址/组内最大数+(bool)(设备地址%组内最大数),其中组内最大数不能为0,设备地址从1开始。例如:假设组内最大数为2,则站址与设备地址间的关系如下:

注意:如果用户不知道如何修改上述参数,可以询问捷麦公司的技术支持或者是直接使用软件的默认参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