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字符串操作的语法规则主要分为3类:
1. 直接把字符串赋值给一个字符串变量(string类型的变量),或者把一个字符串变量赋值给一个字符串变量。
例如: string a,b;
a = “M 语言编译器”;
b = a;
当进行上述操作后结果为:字符串变量a内部保存的结果为:“M 语言编译器”;字符串变量b内部保存的结果为:“M 语言编译器”。
2. 调用系统提供的字符串操作函数对字符串进行操作,操作的结果保存到一个字符串变量中,字符串操作函数内部的参数可以是字符串常量或字符串变量。
例如: string s1 = "abscd";
s1 = Remove(s1,"s");
当进行上述操作后结果为:字符串变量s1内部保存的结果为:“abcd”。
注释:M语言提供了大量字符串处理的系统函数,参考附录2 系统函数。
3:M语言为了用户对字符串操作方便,提供了支持加法运算符("+")的功能,实现把两个字符串组合在一起。
例如: string a,b;
a = “M 语言编译器”;
b =”你好,” + a;
当进行上述操作后结果为:字符串变量a内部保存的结果为:“M 语言编译器”;字符串变量b内部保存的结果为:“你好,M 语言编译器”。